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新税制的实施,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90中准价"与目前电机产品实际的成本已产生了明显的背离。据最新统计,中小型电机产品原材料总成本的行业平均价一般都高于"90中准价",产品的含税成本价则高于"90中准价"的50%,最高达93.8%,这其中尚未包含企业合理的利润。电机企业的成本倒挂时代,企业所面对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经营困难可想而知。
起重电机一直以90中准价为定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实行价格上浮,上浮幅度不低于15%,且最低售价不低于1990年中准价。自2002年年底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不断的攀升,电机主要用硅钢片目前的价格已比2002年年底时增长了一倍多;电磁线的价格上涨了50%以上,目前居高在33元/kg以上;铝的价格由2003年1月的14.7元/kg,上涨到目前的18元/kg,涨幅达22.4%;铸铁的价格已创历史新高,也上涨了50%以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造成起重电机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效益严重下滑的困难局面。
从市场规则来看,涨价一般有三个前提,一是出于市场短缺,供给远小于需求,造成市场哄抢。二是垄断性行业,涨价由垄断企业或部门决定。三是出现有意义的新技术。除此三种情况之外的涨价,都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一旦用户不接受涨价,那么涨价企业势必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而当前的电机市场鱼目混杂,会不会有部分机电企业趁调价之机恶性争夺市场份额。
因此,新价格体系是否能颠覆成本倒挂时代,不是一家两家企业就能决定的,而是要众多的企业形成联盟,面对调价产生的各种压力、困难,能够携手解决,共同承担。逐步让电机客户理解调价是无奈之举,使各起重电机企业能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告别成本倒挂时代,赢得属于自己的利润,保证整个电机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