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后内外贸结合的管制方式就是发改委对企业的准入机制、质量监督局对产品的质量监督机制再加上海关总署、商务部的出口管制三方面结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前三季度行业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电机行业受产品附加值低、成本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产销运转不畅、产能过剩的迹象开始显现。相关专家向行业的生产企业发出预警,盲目增加产量必然带来恶劣后果。
电机出口协调委员会将开始上马并逐渐发挥作用。它的出现究竟能给电机行业带来多少改观,电机企业拭目以待。而孙广彬踌躇满志时也不免有所担心,一是国家对出口监管的制度迟迟不出台,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商检和海关核销配合不好,新的出口协议价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今年的出口额为800万美金,算得上我国电机出口的大户。对于出口协议价12%的涨幅,集团表示认可。正在讨论,还没最后决定,要对价格和制造成本进行核算。如果赔钱的话就要提价,如果还有利润我们也考虑少涨一点。毕竟现在还不知道别的企业是什么态度,最终的监管、处罚措施也没出台。对于福建、浙江地区的小型电机企业来说,他们首先质疑的是最初的出口协议价是由谁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在他们看来,这个由全行业共同讨论出的行业基准价对他们并不适用。
而在这背后似乎还隐藏着另一个焦点,就是对违规企业是否会遭受相应惩罚的关注。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新出口协议价的执行情况。正如一些企业所说,虽然从2004年开始,我国已经对电机出口产品进行价格管制,据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介绍,一些企业在给机电商会预核签章的合同上写的是一个伪造价格,而实际销售价格会低得多。
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让企业对是否要坚决地执行新的出口协议价拿不定主意,因为如果有企业不遵守又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纵容。这样对于执行了新价格的企业来说有可能付出丢掉部分市场的代价。